世界經濟論壇在2018年9月出爐的「未來工作」報告,直指到2025年,機器承擔工作任務將從目前的三成,提升到超過五成。任何人都必須不斷學習、更新知識,若想用學校學的知識應付一輩子,已經完全不可能。1993年,管理大師杜拉克主張:資本不再是主導經濟發展的力量,知識的運用與製造才是經濟成長的動力。他宣示:「知識社會」來臨,隨著社會的變遷,「競爭力」也跟著轉移。 .....................出自於某篇網路文章 |
不過...通常事情是這樣子的:
在聽講的當下,講者講得很棒,聽眾聽得入神,但是在課堂結束以後,聽眾重新回到各自的情境,有七成的內容會在幾天之內被迅速地遺忘,更遑論要學以致用了,正所謂「上課激動,下課感動,兩三天後,卻不為所動」。事實上,大家對終身學習的態度有兩個極端:有人非常喜歡到處去上課,但就僅止於上課,帶不出任何果效;看到這樣的情形,有人認為上課在浪費時間金錢,就拒絕了學習。
對於終身學習,我是這樣看的:學習是「知道」,帶出果效是「悟道」,從「知道」變「悟道」需要經過「學得會」→「講得出」→「做得到」,再進階成教學與傳承;當以上都確實執行過,就是真正的悟道,你將享受學習帶來的果效。
學講用教傳,從「學得會」→「講得出」,平常聽別人說的時候覺得還行,輪到自己要講的時侯發現自己不知道在講甚麼鬼,其實這也很正常,因為平常沒有練習講話,當別人要你講的時候,你就沒辦法很快整理出那個邏輯(然後過沒多久就忘光了XDDD)
我可以把這兩道程序再細分成四個階段:
一、能聽得懂
你要聽得懂,如果聽不懂就要問問題,並且要做筆記,列出重點。
二、講出架構
雖然聽課聽得懂,但馬上要自己講,卻很難100%還原講者內容,這時看筆記記甚麼就知道自己要講甚麼。因此,作筆記的能力可以決定講出來的表現,時常訓練自己做出能講出來的筆記,非常重要。
三、講到精熟
架構講出來,但口語可能有贅字,內容可能很冗長的句子,使得時間可能花很長,此時要試著把內容濃縮到在一分半鐘快速地將重點順過,這一分半鐘的話稿,就像隨時能射出的子彈一樣,放在腦海裡。(如何有效整理一分半鐘話稿,見此篇)
四、講得自然
在演講的過程適時加入手勢,以及合宜的聲調,當講到重點,適時加重音。當講到一個段落,適時地停頓,這都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眉角。
依照以上步驟練習的話,講出來的效果就不會太差,無論未來講課、談Case、徵才都會非常有用。
留言列表